国际合作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国际合作 > 正文

埃塞俄比亚管理班代表团访问兰州大学榆中北山雨养农业试验站和榆中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石头沟技术示范点

【时间】2018年8月13日

【地点】兰州大学榆中北山雨养农业试验站;榆中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石头沟技术示范点

【参会者】埃塞俄比亚管理班代表团成员13人;世界银行官员3人;榆中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工作人员3人;熊友才教授及课题组成员4人

2018年8月13日在课题组的陪同下,埃塞俄比亚管理班代表团一行考察了兰州大学榆中北山雨养农业试验站和榆中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石头沟技术示范点。熊老师全程陪同了考察,对两个地点进行了详细讲解并做翻译。本次考察促进了埃塞俄比亚农业和灌溉部门高级官员对小农户集雨水窖补灌技术、田间微集雨技术、小农户以种植业和畜牧业为基础生计方式的的深入了解,课题组向代表团展示了课题组的研究能力和中国西北地区旱区农业支撑体系,代表团一行对考察非常满意,考察取得圆满成功。

一.埃塞管理班代表团赴兰州大学榆中北山雨养农业试验站考察交流(第一站)

8月13日上午,埃塞俄比亚管理班代表团在熊友才教授课题组的陪同下前往位于榆中县北山的兰州大学雨养农业试验站进行参观考察,对实验站的情况进行了详细了解,并听取了课题组成员的实验讲解,考察了学生试验田作物的生长情况。

课题组首先向代表团介绍了雨水收集补灌技术。通过集雨水窖、集水箱及集雨坡面,使得降雨时地表径流在集雨面上收集并储存在水箱、水窖中,收集的雨水用于家庭用水和农田补灌,解决了当地水资源短缺、降水与作物生长需水不一致的问题。熊教授指出,由于该地区的降雨量较低(每年350毫米),加之没有地下、地表或自来水的供应,利用集雨技术进行补充灌溉对作物产量的增加至关重要。代表们还实地参观了农户家庭的蓄水池,在该地区,每个家庭都有一个用于储存灌溉和家庭用水蓄水池。

图1.埃塞代表团参观集雨水窖、集雨坡面、集水箱

代表们还参观了课题组Alex和Koskei的研究工作,并对他们的研究进展感到满意。Alex主要研究基于沟垄覆膜栽培下补灌技术对玉米产量和土壤质量的影响,该技术使得降水于垄上收集并导入生长作物的沟内,能够收集和储存大约5mm的降水。在玉米生长的关键阶段:拔节期、抽穗期和灌浆期进行地表补灌作业,可以显著的提高玉米产量和土壤质量。代表们一致认为,在埃塞俄比亚和非洲,利用沟垄覆膜这一田间微集雨技术在保障粮食安全、改善农民生计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时间的推移,土壤中积累的塑性残余物对土壤质量和玉米作物生长的影响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Koskei的研究重点是塑料地膜残留对土壤质量和玉米产量的影响。在使用塑料地膜覆盖作物一到两个生长季节后,将地膜收集并回收利用,但仍有大约20%的地膜留在土壤中,导致了白色污染。得知课题组除了微水收集技术外还对塑料地膜残留造成的环境问题进行研究,代表们感到很高兴。

图2.代表团听取课题组Alex和Koskei的实验讲解

二.埃塞管理班代表团赴榆中县农技推广总站石头沟技术示范点考察交流(第二站)

13日下午,代表团前往榆中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石头沟技术示范点-农民田间培训学校进行参观,实地考察了沟垄覆盖栽培技术(田间微集雨栽培技术)。农技推广总站张雷主任对这一技术做了全面的讲解。他指出,该地区的农民普遍采用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其覆盖的材料可以是有机的(干草、秸秆)或无机材料(塑料地膜:厚0.008mm,长140cm),在地膜的选择上可以依据不同作物需求选择不同厚度、颜色及可降解膜。试验地还设有对照组、半膜种植、一膜用两年等对比种植模式,多年结果表明沟垄覆盖栽培可以大幅度提高农作物产量,其中以全膜双垄沟播的增产效果最明显。

图3.代表团实地考察沟垄覆盖栽培技术

熊教授介绍了这一田间微集雨技术的发展史及其给普通农民带来的增收效益。如今这一技术已在全国得到推广,造福越来越多的农民,提高了他们的生活水平。代表团还与当地农户进行了友好的交流,询问了这一技术实施的具体细节以及运用该技术对农民生活的切实改变。当得知该技术投入劳动力较少且增收效益明显,代表们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希望这一技术也能让埃塞俄比亚人民受益,改善他们的生活。

图4.熊教授为代表团讲解沟垄覆盖栽培技术

代表团还与当地农民进行了友好交谈,询问了推广沟垄覆盖栽培技术后他们的生活有了怎样的变化?运用新技术是否需要更多地劳动力?农民们表示在农技推广总站的指导下,他们率先运用了沟垄覆盖栽培技术,这使得农作物的产量得到了提高,增加了收入,且劳动力投入并没有大幅增加。不仅如此,他们还利用剩余作物秸秆发展了家庭养殖业,将养殖的牛羊卖去附近的市场,进一步改善了生活条件。代表团还现场观看了秸秆初步加工成饲料的演示,这给各位代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代表们对沟垄覆盖栽培技术及衍生出的小农户养殖模式表现出强烈的兴趣。世界银行代表表示,他衷心希望该技术可以用于埃塞俄比亚乃至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改善农田降雨不足的现状,提高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

图5.代表团与农民友好交流

代表团最后参观了一个大型养殖场,其主要养殖新西兰品种的优质肉羊。场长表示,该场每年通过农业部购买新西兰进口的羊羔6000余只,养殖一年左右卖给北京、上海和甘肃周边的旅游景区、酒店。工作人员表示,得利于垄覆盖栽培技术的推广,保证了养殖场饲料的来源,养殖场每年向周边农民收购大量玉米、秸秆用于青储饲料,进一步带动了周边的发展,形成了种植业与养殖业的有机结合。

图6.代表团参观养殖场

参观过程中,埃塞代表团对沟垄覆盖栽培这一微集雨技术表达了浓厚的兴趣,就该技术体系下种植-养殖结合及对农民生活的改善提出了各种问题,熊老师和工作人员也一一做了详细的解答。代表团感谢课题组及相关工作人员的热情接待,并表示中埃两国气候特征相似,双方技术合作前景巨大,希望今后加强合作,学习中国相关经验、模式,提高埃塞人民生活水平。

 

课题组杨育苗、赵泽瑛供稿

2018.8.21

 

熊友才教授课题组活动简报[2018]5

“农业生态与系统进化”课题组

Research Group of Agricultural Ecosystem and Evolution

学术活动纪要

Proceedings for academic activities

本期编辑:杨育苗赵泽瑛日期:20180823

课题组陪同埃塞俄比亚管理班代表团访问大禹节水(酒泉)有限公司和酒泉肃州丰乐灌区二坝高效节水灌溉项目

【时间】2018年8月14日及15日

【地点】大禹节水(酒泉)有限公司;酒泉肃州丰乐灌区二坝高效节水灌溉项目点。

【参会者】埃塞俄比亚管理班代表团成员13人;世界银行官员3人;大禹节水(酒泉)有限公司工作人员4人;熊友才教授及课题组成员4人

 

一.埃塞管理班代表团赴大禹节水(酒泉)有限公司考察交流(第一站)

8月14日中午,在熊友才教授课题组的陪同下,由埃塞俄比亚多个农业部门的高级管理人员及世界银行相关官员组成的代表团抵达酒泉市,并前往大禹节水(酒泉)有限公司参观考察,公司谢总裁表达了对埃塞代表团的热烈欢迎,由外事部朱经理和秦科长负责陪同讲解。在第一个参观点—公司产品展示厅里,秦科长首先介绍了公司的基本情况,大禹节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建于1999年,以作为公司股东的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和水利部科技技术推广中心为技术支撑单位,现辖天津、新疆、内蒙古、酒泉、武威、定西、广西、云南等九大节水灌溉生产基地及水利水电工程公司、设计院和近200家遍布全国的营销服务分支机构,从业人员1600多人。2009年10月公司在创业板成功上市,成为国内第一家专业从事节水灌溉材料供应和工程施工的上市公司,现总市值约70亿元。大禹节水(酒泉)有限公司是大禹节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投资组建的全资子公司,注册资金3.1亿元。

公司发展至今已成为集节水灌溉材料研发、制造、销售与节水灌溉工程设计、施工、服务为一体的专业化节水灌溉工程系统提供商,包括农田灌溉、水利工程、污水处理、城建人饮等各种节水设备和器材。产品辐射国内数百万亩节水农田,远销美国、韩国、泰国、澳大利亚、南非、印尼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图1.大禹节水(酒泉)有限公司简介

随后公司还参观了公司节水灌溉产品滴灌带生产车间和过滤器生产车间、产品检测室和试验农场,秦科长一一作了介绍,朱经理就代表团提出的技术问题作了详细解答。

图2.埃塞代表团在大禹节水酒泉公司进行参观

参观结束后,秦科长,朱经理与埃塞代表团一行在公司会议室进行讨论交流。代表团成员对公司的滴灌设施产品表达了非常浓厚的兴趣,认为滴灌技术同样适用于埃塞俄比亚,埃塞俄比亚农业处于发展初期,滴灌技术市场广阔,非常欢迎大禹节水有限公司到埃塞俄比亚进行试验示范,提供技术指导,投资建厂,埃塞俄比亚会尽力给中国投资企业提供合作便利。朱经理也表达了去埃塞俄比亚投资建厂的强烈愿望,有实力也有信心将大禹滴灌产品发展到埃塞俄比亚,帮助埃塞俄比亚政府和农民发展农业技术,解决连年干旱造成的粮食问题,改善当地农民的生活状况,为“带一路”做出贡献。

图3.埃塞代表团与大禹节水酒泉公司代表讨论交流

二.埃塞管理班代表团赴酒泉肃州丰乐灌区二坝高效节水灌溉项目点考察交流(第二站)

8月15日上午,在朱经理、秦科长及熊友才教授课题组的陪同下,埃塞代表团一行参观考察了酒泉肃州丰乐灌区二坝高效节水灌溉项目,毛经理详细介绍了项目实施情况,该项目地处肃州区东南部沿山片区,灌溉面积涉及三个乡镇三个农林场13.53万亩耕地,农业灌溉水源主要来源为祁连山冰雪融化后的丰乐河,年径流量(水资源总量)0.9865亿m3。由于受辖区大陆性干旱气候的影响,灌区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季节性缺水的矛盾十分突出,严重制约了当地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改变灌溉模式,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成为当地政府和人民的迫切需求。为此,大禹节水集团结合灌区实际,积极推广地表水、地下水滴灌、管灌为主要内容的高效节水灌溉模式,有效地缓解了水资源短缺和供需不平衡的矛盾,通过项目实施和运行监测,在管灌、滴灌等高效节水技术推广和应用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河灌区高效节水技术应用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图4.酒泉肃州丰乐灌区二坝高效节水灌溉项目

毛经理还详细介绍了项目实施的具体运行技术,丰乐二坝河水灌区高效节水项目作为西北干旱地区地表水滴灌的一个典型示范工程。依托政府投资,利用自然地形落差和原有大庄水库蓄水工程,完成高效节水灌溉控制面积2万亩。该项目灌溉水源全部为地表水,灌溉系统主要由大庄水库、斜管沉淀池、供水干管、田间配水管网四部分组成,运行方式具有“库管结合、整村推进、逐级调压、自流自控、分组灌溉、分片施肥”的特点,利用大庄水库(库容67万m3)为一级沉淀池,河水中大量泥沙及悬移质和推移质沉淀后,通过输水总干管将水库水引入斜管式沉淀池(容积2000m3)进行二级过滤沉淀后,再经供水主干管网,将符合滴灌标准的灌溉水输送至田间管网。配套文丘里施肥器进行施肥和加药,实现田间灌溉。

图5.埃塞代表团参观酒泉肃州丰乐灌区二坝高效节水灌溉项目

随后,代表团一行参观了项目实施区域玉米的生长状况,熊教授讲解了节水玉米种植技术,毛经理介绍了项目实施以来取得的示范效益,项目通过初期运行,当地农户充分认识到高效节水工程具有节水节肥、省工省时、灌溉方便、减少虫害、提高品质、增产增效、保灌率高、便于调整种植结构等好处,农业生产由原来的“十年九旱”改变为旱涝保收。通过效益监测,与传统灌溉方式相比,玉米作物灌水次数由传统漫灌3~4次,调整为滴灌10~12次,亩均灌溉定额由970m3减少至500 m3左右,亩均年节水470 m3,节水效益明显;亩均增产65kg,亩均增效300元以上。项目效益使得该区域地表水滴灌的技术得到了广大农户的认可,带动了周边农户参与高效节水工程建设的积极性,发挥了以示范区带动区域发展的作用。为今后地表水高效节水工程的实施和调整农业结构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图6.埃塞代表团参观酒泉肃州丰乐灌区二坝高效节水灌溉项目试验田

参观结束后,埃塞代表团表示收获颇多,一方面中埃双方在农业技术方面有很大的交流空间,同时中埃双方在滴灌技术方面有广阔的合作前景。希望以后能在农业领域加强技术合作交流,推动双方的共同发展。

课题组杨育苗、赵泽瑛供稿

2018.8.21